鋼件加工的工藝要求涵蓋了多個方面,以確保加工出的鋼件符合設計要求和使用標準。對加工完成的零件進行質量檢驗,包括尺寸、形狀、表面質量等方面的檢查,確保符合設計要求和使用標準。
一、材料選擇
鋼材的選擇應根據零件的使用環(huán)境、應力狀態(tài)、尺寸等因素進行,確保材料的質量、硬度、韌性、抗疲勞性、切削性能和熱處理性能等滿足加工要求。
進廠的原材料應具有生產廠的出廠質量證明書,并按合同要求和有關現行標準進行現場見證取樣、送樣、檢驗和驗收,做好檢查記錄。
二、加工前準備
熟悉施工圖,發(fā)現疑問之處應及時與有關技術部門聯系解決。
準備好放樣、號料所需的材料和工具,如薄鐵皮、小扁鋼、鋼尺等,并確保鋼尺經過計量部門的校驗復核。
放樣和號料應預留焊接收縮量(包括現場焊接收縮量)及切割、銑端等需要的加工余量。
三、切割
根據所需的形狀和尺寸進行下料切割,切割方法包括機械切割、氣割或等離子切割等,選用的切割方法應滿足工藝文件的要求。
切割后的飛邊、毛刺應清理干凈,切割面應無裂紋、夾渣、分層和大于規(guī)定值的缺棱。
剪切時應注意合理安排剪切程序,避免材料剪切后的彎曲變形,剪切面粗糙或帶有毛刺時修磨光潔。
四、矯正和成型
矯正包括冷矯正和熱矯正,冷矯正通常使用機械力進行,熱矯正則通過火焰加熱方式進行。矯正后的偏差值不應規(guī)范規(guī)定的允許偏差。
成型包括熱加工和冷加工兩種方式,熱加工應在適當的溫度范圍內進行,冷加工則通常在常溫下進行。
五、邊緣加工
邊緣加工方法包括鏟邊、刨邊、銑邊、碳弧氣刨、氣割和坡口機加工等。
氣割的零件需要消除影響區(qū)進行邊緣加工時,少加工余量為2.0mm。
機械加工邊緣的深度應能把表面的缺陷掉,但不能小于規(guī)定值,加工后表面不應有損傷和裂縫。
六、制孔
制孔宜采用數控鉆床或搖臂鉆床鉆孔,也可采用磁力鉆床或氣割制孔(對于直徑較大或長形孔)。
制孔時,應根據工件的材質、螺栓孔的直徑、級別、精度要求選擇適宜的鉆頭和鉆桿轉速、進給速度。
制孔后,孔周邊的毛刺、飛邊應用砂輪、鏟刀等工具干凈。
七、其他要求
加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加工精度,對一些關鍵尺寸要進行重點檢測。
加工人員佩戴符合標準的個人防護裝備,如安全帽、護目鏡、防護服等。
加工現場要保持干凈整潔,防止雜物堆積和擺放不當。
加工設備要定期檢查和維護,確保設備的安全性能和正常運轉。
綜上所述,
鋼件加工的工藝要求涵蓋了材料選擇、加工前準備、切割、矯正和成型、邊緣加工、制孔以及其他多個方面。這些要求共同確保了鋼件加工的質量和安全性。